五彩绳在指尖跃动,串联起千年文脉,民族情在课堂流淌,凝聚成同心暖流。近日,华韵心文化志愿服务队走进应城市郎君镇托管班,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基因与民族团结的精神内核相融合,通过“多彩绳编”与“民族童心课”两场宣讲活动,让孩子们在指尖的温度里触摸文化根脉,在心灵的共鸣中体会“大家庭”的深意。

“民族团结一家亲,童心共筑中国梦”主题课堂上,各民族文化如百花齐放。多媒体屏上,回族服饰的精美纹样、傣族孔雀舞的灵动身姿、蒙古族那达慕的辽阔豪情、维吾尔族麦西来甫的欢快节奏依次呈现,老师的讲解让孩子们明白:这些独特的文化符号,都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。随后,志愿者老师结合历史脉络展开的“四个共同”内涵解读,清晰勾勒出各民族在漫长岁月中“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”的交融轨迹。
随后,在“团结大作战”游戏里,孩子们协作拉绳控制皮筋叠放杯子,从最初的各自为阵到后来的默契配合,成功时的欢呼与掌声,让“众人拾柴火焰高”的道理化作亲身体验。“56个民族就像一束绳,拧在一起才更结实。”志愿者的比喻,让“民族团结”从抽象概念变成了可感可知的力量。

另一堂“多彩绳编”课上,志愿者老师举起五彩绳问道:“这根绳子里藏着多少老祖宗的智慧?”动画短片里,先民以绳结记事的创造、古人用绳结寄寓牵挂的温情娓娓道来。孩子们学习编结时,不仅掌握了二股绳的简洁、三股绳的稳固,更读懂了“平安结”里的祈愿、“转运结”中的祝福。当老师说起五彩绳对应五行、象征五方和谐的端午寓意时,传统文化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——小朋友举着亲手编的彩绳,稚嫩的声音里满是郑重:“这是给奶奶的平安符!”“要把祝福送给小伙伴!”每一根绳结,都成了传承文化、传递心意的纽带。



从民族文化的互鉴共生,到传统绳结的代代相传,都在编织“心与心的联结”。正如志愿者所说,绳结的“结”是凝聚,民族的“合”是共生,二者都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密码。这个夏天,华韵心文化志愿服务队以课堂为纽带,让孩子们既懂得了“56个民族拧成一股绳”的力量,也触摸到了“一根绳结系住千年情”的厚重。而这份在童心种下的种子,终将生长为守护文化根脉、维系民族同心的繁茂大树,让传统之美与团结之力,在共筑中国梦的征程中代代相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