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红军不怕远征难,万水千山只等闲……”郎君镇中心小学暑托班的教室里传来了铿锵有力的诵读声,华韵心文化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以沉浸式教学法讲授毛泽东诗词《七律·长征》,通过历史影像、互动朗读等创新形式,让红色经典焕发时代光彩。
诗韵传薪火,长征精神筑牢信仰之基
“提到毛泽东,同学们会想到什么?”红色诗歌朗诵的课堂上,志愿者的提问激活了孩子们的思考。从“伟大的革命家”到“气势磅礴的诗词”。热烈互动中,一段展现长征历程的影像缓缓播放。雪山草地的苍茫、红军战士嚼草根过沼泽的坚毅,让《七律·长征》的创作背景从文字变为可触可感的历史现场。
随后,老师对创作背景进行了讲解,明白当时红军被迫长征,历经千难万险后胜利在望时,毛泽东挥笔写下这首诗。
朗读环节成为课堂最动人的“精神共鸣”时刻。老师将诗词投影在屏幕上,用红笔标出重音和停顿符号,老师示范朗读时,特意放慢语速。孩子们在带读中,逐渐懂得,长征精神的核心,是“不怕远征难”坚持不懈的信念。

薪火照征程科技精神续写奋进华章
“两弹一星”精神宣讲课接续传递精神力量,让孩子们看到长征精神在科技领域的时代延续。志愿者巧妙衔接起两段历史,随后播放的影像中,火箭腾空的壮丽与戈壁科研人员顶风冒雪的场景交相辉映。

邓稼先、钱学森等先辈的故事让孩子们明白:长征战士用双脚丈量信仰,“两弹一星”研制者们用智慧和坚守,在一片空白中造出“大国重器”,他们身上“热爱祖国、无私奉献、大力协同、勇于登攀”的精神,正是长征精神在科技时代的生动诠释。
当孩子们提笔描绘“未来的科技图景”时,有孩子说道:“我要像长征战士一样不怕难,像科学家一样造火箭。”简单的话语,道出了精神传承的真谛——从长征路上的“不怕远征难”,到实验室里的“勇于登攀”。
两场课堂,一脉相承,不仅是一堂历史与科学知识的普及课,更是一堂触及灵魂的思想政治教育课。长征精神是精神源头,教会孩子们“不畏艰难、坚守信仰”;“两弹一星”精神是时代延伸。当孩子们在诗朗诵中触摸历史温度,在红色故事里读懂奉献担当,红色基因便有了延续与传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