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杯茶,涤荡浮躁;一味药,滋养生灵。在郎君镇的暑期爱心课堂上,茶文化与中医药文化化作生动的载体,在华韵心文化志愿者们的带领下,开启了一场浸润式的传统文化启蒙课。
在茶文化课程里,志愿者老师从孩子们熟悉的“长辈泡的茶”聊起,一句“家里的茶杯里藏着大文化”瞬间拉近了距离。当志愿者老师讲述起唐朝“茶圣”陆羽时,特意将《茶经》比作“古代茶叶百科全书”,当说到这本书详细记载了采茶时间、煮茶火候时,孩子们忍不住伸手和老师一起比划“怎么炒茶”。随后,在“茶的世界”环节,绿茶、红茶、乌龙茶的分类变成了“颜色游戏”,孩子们盯着图片里翠绿、红褐色、黄褐相间的茶汤,七嘴八舌地辨认着,很快就记住了茶叶种类。
茶礼仪环节中,在练习“双手奉茶”时,孩子们端着茶杯,奶声奶气地说“请喝茶”,老师趁机告诉大家:“双手递的是茶,更是心里的尊敬。”双语小剧场里,志愿者用小小茶水铺的故事,让孩子们用“Tea, please”“Thank you”的简单对话扮演买卖茶的场景,既练了口语,又让“以茶待客”的传统有了新表达。

中医药课中更显乡土气息。志愿者刚拿出狗尾草,就有孩子举手:“这是我放牛时见过的‘毛毛狗’!”顺着这份熟悉感,老师讲起明代“药圣”李时珍背着药篓走遍山野,花27年写下《本草纲目》的故事。当说到书中收录1892种药物、连路边野草都有记载时,孩子们纷纷惊叹说“原来身边的草都这么厉害”。
讲解甘草时,老师现场展示切片药材,让孩子们闻一闻淡淡的甜味,说它“像中药里的‘和平使者’,能调和各种药味”;讲到蝉蜕,特意带来透明的蝉壳标本,告诉大家这是“知了褪的外衣,能帮小朋友安神”。聊到冬虫夏草时,孩子们对着“冬天是虫子、夏天长草”的图片瞪大了眼睛,不自觉地对大自然神奇发出赞叹声。
随后,志愿者老师特别强调用药安全,提醒接骨草、龙葵等药材的禁忌与毒性,让孩子们明白中药使用需遵医嘱。李时珍“起死回生”救产妇、诊脉预判病情的典故,让孩子们感受到医者仁心;而《五窝拍拍歌》响起时,孩子们跟着节奏拍打枕窝、锁骨窝等部位,在欢快互动中体会中医经络养生的智慧。
这个夏天,郎君镇的爱心课堂里,中医药的草木清香与茶的清幽芬芳交织,悄悄浸润着孩子们的童年。传统文化的种子藏在对草木的新认知里,藏在给家人递茶的双手上,藏在对李时珍、陆羽的敬佩中。对孩子们而言,这不仅是知识的启蒙,更是价值观的滋养,这份奇妙的体验,在童心里慢慢生根发芽。